通過改變制備擬薄水鋁石的工藝條件和制備方法不能大幅調變孔結構,因此經常在制備過程中引入助劑或擴孔劑,后期焙燒時添加劑會分解逸出進而起到調節孔結構的目的。這些擴孔劑主要包括碳酸氫銨、甲基纖維素、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尿素、淀粉、蔗糖及其它水溶性聚合物等。認為使用碳酸氫銨擴孔是一種較理想的方法。碳酸氫銨擴孔有別于其它擴孔劑法,一定條件下NH4HCO3與氫氧化鋁發生晶化反應生成片鈉鋁石[NH4Al(OH)2CO3],然后將其在一定溫度下焙燒分解,通過分解釋放出的氣體的膨脹和沖孔作用,不僅使得活性氧化鋁孔體積增加,而且孔徑也有大幅度的增加。研究活性氧化鋁載體時發現,碳酸氫銨的加入有助于增加活性氧化鋁載體的孔徑;隨著晶化溫度的升高,小孔逐漸減少,大于10nm的孔相應增多,孔容和整體平均孔徑變大。
實驗結果顯示,在一定條件下,沉淀可與作用生成片鈉鋁石,經高溫焙燒后制得孔容為0.6~1.5mL/g的大孔容活性氧化鋁。此外,人們還在制備過程中加入非金屬元素來改性活性氧化鋁,常用的有磷、硅及氟等元素,這些元素的加入不但能調節催化劑表面化學性質,還能起到控制孔結構的作用。利用凝膠法考察了磷改性對活性氧化鋁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添加磷除能提高活性氧化鋁的熱穩定性外,而且還能調控其孔結構。隨著磷元素含量的增加,γ-Al2O3比表面積和孔容逐漸增大;其中磷含量為5%時效果最好,500℃焙燒3h后,γ-Al2O3比表面積和孔容分別為329.5m2/g和0.854mL/g。另外,在制備擬薄水鋁石過程中發現,加入適量的水玻璃也可起到調節孔結構的作用。